1983茅台镇酱润酒价格(贵州茅台镇赖酱1983)
1983茅台镇酱润酒价格走势:近期酱香酒价格稳中有涨,目前市场价格在1100-1300元/瓶左右。茅台镇酱香酒产量不大,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茅台镇酱香香酒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旺盛,加上原材料成本增加,导致价格上涨。目前,茅台镇酱香酒价格已经超过2000元/瓶,部分地区甚至超过0元/瓶。“我们希望通过提价,让消费者喝到更好的酱香酒。”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明说。
2018年12月12日,记者走访了“傻子瓜子”品牌创始人年广久在安徽芜湖的总店。在改革开放之初,作为个体经济的“傻子瓜子”曾引起激烈讨论——成立公司、注册“傻子”商标、“个体户”雇佣工人。他被称作“中国第一商贩”,是改革开放中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标志性人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改革先锋一百人受到了表扬。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马云、马化腾、柳传志、刘永好、南存辉等著名民营企业家。这样的表彰,可谓是对几代民营企业家努力的极大认可。
一、邓小平为私营经济一锤定音
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围绕私营经济的争论与交锋可谓是跌宕起伏。
从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的“个体户”登场开始,到1988年私营经济入宪为止,这是一条披荆斩棘的改革之路。私营经济不断脱敏并走向壮大的过程,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成长的过程。
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从此,中国出现了“个体户”这个名词,但这最初不过是为了解决800万知青回城、城镇失业大军构成的“盲流”群体的温饱问题,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1979年底,全国批准开业的个体工商户约10万户,到两年后的1981年,统计数据变为101万,翻了10倍。数量的变化可谓惊人,而按照当时意识形态标准的质变更为“惊心”,矛盾的焦点是“雇工问题”。
1980年中央75号文件明确规定:“不准雇工”,表态非常明确。但是,雇工现象非常普遍,广东承包鱼塘的陈志雄、安徽“傻子瓜子”的年广久等都有较多雇工。而后者,更是以“中国第一个个体化”广为人知。
1983年底有人将安徽年广久经营“傻子瓜子”、雇工达到百人以上的情况向上反映,引发高层震动。
但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明确指出“放两年再看”一锤定音。这不仅保护了年广久,也对雇工问题做出了结论,事实上默许了八人以上的私人经营性机构的存在。
二、温州模式破冰私营经济的法律定性
确立私营经济的合法性后,对私人经济的定性又成了一个问题。最初注意到这一理论问题的是华南师大研究生部的研究生郑炎潮,他在1982年就注意到这一问题,他在毕业论文中给出了自己的概念定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并提出了私营经济的发展不可阻挡。
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阅读了郑炎潮的论文,并与之交谈,在交谈中正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提法,并在此后大力推广,直至影响到高层。
1984年,大连个体户姜维经过百般曲折,获得国务院特例批准,于11月9日成立了中国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销声匿迹27年的私营企业重又获得国家承认。
可是,私营经济发展还是缺乏根本性的法律依据,尤其是宪法层面存在冲突。82年宪法第6条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的规定之下,种种歧视和限制以及政策不确定性严重影响私营经济发展。
这一次成功破冰的利器是温州模式。1987年,温州模式的成就得到了中央高层的肯定,与此同时私营经济的立法问题迅速提到了议事日程。
1988年2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正式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个别条款的建议》。同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私营经济”的提法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根本大法中。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等代表民营企业家接受表彰。
此后,中央就私营经济领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中国私营经济获得了应有的法律保障,得以快速发展。
尤其是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讲话后,私营经济迎来第一次发展浪潮 。199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私营企业增长了33倍多。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达2726.3万家,民营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比超过50%,对新增就业贡献的占比超过90%。
三、表彰改革先锋,也是致敬无数个体的探索、突破
作为七零后,我人生第一次接触的“非公经济”是个体户,一个摆摊的老头儿,卖孩子们的小玩意儿。香烟牌子、玻璃弹球是“大宗商品”,还有按粒卖的话梅糖和大白兔奶糖。
但在那个时代,没“单位”的人总是可疑的,甚至是可鄙的,尽管他赚到了钱,但他并不受欢迎。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今天,表彰改革先锋的民营企业家,与此相对照,可谓形成了彻底反转。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营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历程,不只是对历史事实的重温与确认,更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不断释放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不断突破陈旧观念,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原动力。
回归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程,其实向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致敬,不只是致敬名单上的优秀企业家代表,还有陈志雄、年广久、姜维以及无数为中国经济贡献了青春与智慧的企业家们。
改革不惑,改革亦不辍,个体们的探索与突破,不会被忘记。
编辑 新吾 实习生 葛书润 校对 郭利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