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之帝王:弗兰茨·约瑟夫一世
1916年11月21日,中南欧洲的统治者,欧洲第二大帝国君主,将奥地利和德国拉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物------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因肺炎发作逝于维也纳,年86岁。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
(1830年8月18日-1916年11月21日),也译为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他血统高贵,是600年历史的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显赫,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之一。他们在1438年到1740年间统治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嫡系传人。是弗兰茨·卡尔大公和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也被称作”马克西米利安大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奥地利大公腓特烈三世的长子,是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罗马人民的国王卡尔五世,西班牙王卡洛斯一世)的祖父,亦是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时期的奠基者。)之女苏菲·弗里德里卡公主的长子,因伯父斐迪南一世无嗣,他被教育成为国王假定继承人,1848年曾在意大利参加镇压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反抗奥地利统治的起义,当革命蔓延至帝都维也纳时,奥皇斐迪南一世因精神原因被迫逊位,弗兰茨于12月3日在奥尔米茨登上帝位。
他异常勤奋,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洗冷水澡,睡行军床,能熟练运用他的子民的八种语言。在他统治的最初10年即所谓的“新专制政体”时期,他亲自制定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与首相和外交大臣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一起开始恢复帝国秩序,1850年11月以武力威逼使普鲁士签订奥尔米茨条约,解散德意志邦联,向奥地利称臣。这被普鲁士人认为的第二个耶拿之耻。(耶拿—奥厄施泰特战役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指挥的法军与第四次反法同盟交战的著名战役。该战役表现了拿破仑杰出的军事才华。此役普军各军共伤亡2.7万人,损失火炮200门;法军伤亡5000人。)
由于弗朗茨·约瑟夫未能达成联邦制解决方案,使各民族满意,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结果形成“帝国和王国的二元君主国”,这个二元君主国里,一半奥地利,一半为匈牙利,以平等的伙伴关系共存。这一妥协给匈牙利人相当大的权利来扩大其影响,蒙受损失的是斯拉夫各民族;波西米亚人(捷克人)和波兰人没有分享到奥地利德意志人在帝国的奥地利部分即西半部所享有的特权;而克罗地亚人、斯洛伐克人和南部斯拉夫人则没有分享到匈牙利人在匈牙利部分即东半部所享有的特权。
他虽然很勤奋但智力却并不高,在复杂的国际政治中常常走错路数。奥地利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错误主要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不顾俄罗斯帝国对他的一贯支持,调动驻加利西亚的军队到俄国边境,迫使尼古拉一世从多瑙河沿岸撤军,这造成了两国永久的裂痕;又中了加富尔的诡计,忍不住挑拨而向撒丁王国宣战。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毫无征兆的突然帮助弱小的撒丁,预想的边防军惩罚作战变成了大国间的主力对抗,只能匆忙的缔结了《自由镇和约》将伦巴比割让给对手以结束战争。
弗兰茨·约瑟夫的外交风格是崇尚君主间的私人交往。1873年他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并肩出现在柏林。决定性的促成三皇同盟。后来他还致力于通过私人接触防止与俄国的潜在冲突。他于1897年访问彼得堡和1903年沙皇尼古拉二世来访后,他试图界定奥地利和俄国在巴尔干的利益,但这一政策在一场导致于1908年吞并被占领的波黑地区的危机中,被外交大臣埃伦塔尔轻率的破坏了。1908-1914年,他不顾参谋总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的警告,坚持和平外交,赫岑多夫一再提出对塞尔维亚或意大利进行先发制人的预防性战争。但1914年7月,在外交大臣贝托尔德伯爵的怂恿下,他贸然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悲情人生:在登基后的第6年,约瑟夫迎娶了自己的表妹———16岁的巴伐利亚女公爵伊丽莎白,也就是人们广泛所熟知的茜茜公主
。伊丽莎白的美貌和独有的温柔气质,让约瑟夫为之倾倒,以至于半天见不到她,约瑟夫就觉得心神不宁,无心处理国事。可是皇太后索菲却不喜欢伊丽莎白,她把伊丽莎白带来的佣人都打发走了,处处为难她。虽然在治国上,约瑟夫很有才能,但面对妻子和皇太后的不和,他却显得手足无措。无奈之下,伊丽莎白只得选择外出度假,以避免抑郁症的发生。伊丽莎白离开后,约瑟夫陷入了对妻子的无尽思念中,以至于无论每天公务有多繁忙,他都要雷打不动地抽出时间来给妻子写信。逃离大内深宫的羁绊和婆婆的刁难,伊丽莎白从此沉迷于旅行之中,一年之中有近十个月的时间都在外面游走。
为了转移对妻子的思念,约瑟夫只好拼命地工作。可是,所有的努力付出和成就却没给约瑟夫带来好运。1889年1月29日,欧洲的各大报纸都在头版报道了同一个消息——约瑟夫的儿子鲁道夫
自杀身亡,年仅30岁。就在前一天,约瑟夫刚任命鲁道夫为王储,没想到,晚上鲁道夫便躲到维也纳一座森林中的一间小木屋,然后他17岁的情人也来了,当晚,鲁道夫先是开枪打死了情人,然后扳动扳机,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家族的丑闻给了约瑟夫极大的打击。更让约瑟夫难受和悲凉的是,鲁道夫在死前给密友和母亲伊丽莎白等人都写了长长的遗书,唯独没有给作为父亲的他留下任何只言片语,他不明白儿子为什么去得那么决绝。
可不幸远没有就此停止,在失去鲁道夫的第9年,约瑟夫再次永失所爱———1898年9月9日,妻子伊丽莎白被意大利的一名无政府主义者用匕首刺中了心脏,不治而亡。
唯一的儿子死后,约瑟夫只得将皇储传于自己在这个世上的唯一亲人、侄子———弗朗茨·费迪南。
可是,老天似乎非要把约瑟夫逼到绝路不可。1914年6月28日,费迪南夫妇乘车来到萨拉热窝视察,结果刚一下车就遭到了一阵弹雨的袭击,夫妇俩双双殒命。 得知这个消息后,再也忍受不了打击的约瑟夫,违背了之前的约定,决定向塞尔维亚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人物评价:在弗兰茨·约瑟夫在位的68年里,奥地利几经兴衰,但他的许多错误为他的许多辉煌成就所抵偿,19世纪80年代首相塔费伯爵制定的社会立法;1852年的新刑法典、1859年的贸易条例和1862年的商法典,都是受到整个欧洲高度重视的民政管理的典范,这些成就无不打上奥皇默默奉献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