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实施一个月,为何快递仍然滞留在驿站?解析深层原因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新规实施一个月后,你的快递为何仍滞留在驿站。首先,我们来看看交通运输部为何会颁布这项新规。
全球范围内,没有哪个国家的快递服务能够像我们国内一样,既拥有如此迅捷的时效,又能以如此低廉的价格提供服务。
你在拼多多上买一件价值2.88元的小商品,不仅可以享受包邮,而且三五天内就能收到货。但这一切的背后,却是快递公司不断内卷的现象,他们不断以更低的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
这种成本压缩的最终代价,落在了最底层的快递员身上。
首先,他们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同时收入极低,一个末端快递员平均送一个包裹只能得到约一块钱的提成。
其次,随着驿站和快递柜在小区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快递网点发现,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快递员来派送快递,只需将快递集中存放在驿站,等待大家来自取。因此,一些网点甚至只雇佣了一两个快递员,如果他们离职了,就没人再将快递派送到驿站,导致该片区的快递服务直接停摆。
这样的循环导致快递员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作为消费者,我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越来越多的快递滞留在了驿站,导致最后一公里的交付变得越来越缓慢。
在没有驿站之前,快递员需要将每个包裹拆分、排序,并逐家递送。按照现有的快递员数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将快递逐户送上门。
因此,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新规,看似是为了提升快递行业的服务质量,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给快递员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提高派件费用,让更多的快递员能够有就业机会,而不是让快递公司继续转嫁成本、降低服务质量,将问题留给底层打工人和消费者。实际上,将快递送到收件人手中并非新规。
早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行业标准快递服务规定,快递服务人员在交付快件时应当告知收件人验收。
然而,为什么执行情况却并不理想呢?因为以往的规定都缺乏明确的违规处罚条款,指望快递公司自觉执行显然不现实。
相比之下,这次的新规则设置了明确的违规处罚金额,最高可达3万元。
尽管看上去新规显得决心十足,但为何大家的快递仍然停留在驿站呢?
在我们的采访中发现,从快递公司到中介网点再到驿站和快递员,都对新规视而不见。我们连续询问了几名快递员,听到的回答却是:“先不管它,这事做不了。”根据一些快递员的算账,按照现有的派件费用1.5元计算,如果快递放到驿站,虽然驿站每单会从快递员手中收取至少七毛钱,但他们更愿意选择省事的方式,每个快递员一天可派送300到600单快递。
但新规实施后,虽然省了驿站的成本,但每天送快递的数量却减少到了100单左右,更别提送货上门了。
此外,还存在各种复杂的情况,比如如何处理成千上万人的学校或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单位和小区等。
另外,将快递送到收件人手中,有时候遇到收件人不在家的情况,还容易出现丢件问题。
一名快递员告诉我,本月投诉率已经翻了三倍,每一次投诉不仅要退款80元,还可能按照原价赔偿给客户,每个月因投诉而被扣除的钱至少占工资的20%。
面对这样的赔本买卖,快递员自然不情愿干。
事实上,申通、奇兔和中通等几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和网点老板都默契地选择了“装死”。网点老板甚至向差评局抱怨,自己的罚款和投诉也增加了,因为新规规定罚款由网点承担,如果投诉率一直很高,网点也难以维持。但他们相信总部不会坐视不理,因为新规出台后不久,他们就收到了邮管局的电话,询问总部是否已将派费从1.5元涨到1.9元。
因此,邮管局也在积极介入,试图唤醒装死的快递公司,避免将矛盾转嫁给网络点和快递员。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派件费用。只要涨价,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当前的情况表明,这项新规可能会成为大家心照不宣、视而不见的一纸空文。
2023年,我国全年快递送件量达到了1320.7亿件,而快递员数量仅为490万人。即便将送件数量平摊到全年,每天每名快递员也要派送超过70件。如果不增加快递员就业人数,又要求必须将快递送货上门,必然会导致快递积压。而解决快递行业用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待遇。在短期内,这个问题很难迎刃而解。眼下,快递公司仍在不断压价,谁也不愿意成为第一个提价的人。从行业整体来看,已经失去了内卷的土壤。目前新规刚实施一个月,用户、快递员和快递公司仍处于僵持状态。想要快递行业走向良性竞争,也许还需要更多时间。